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在城市“空中农场”实现田园梦

“都市蔬菜景观栽培模式”成全省“最年轻”农业主推技术之一
时间:2024-03-19 17:32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微信图片_20240319172920.png

  从空中俯瞰东莞横沥镇,不少工厂、学校的天台上种满了错落有致的绿植,其间果蔬争翠。这些天台上的菜园,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空中农场”。

  2023年,立博官网中文登录蔬菜研究所(下称“省蔬菜所”)首个“空中农场”试点落地;2024年,“都市蔬菜景观栽培模式”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技术之一。在项目负责单位省蔬菜所所长谢大森看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现代都市人都有一个房前屋后种菜的“田园梦”,这是种菜从田间走入城市、催生新业态的原动力,而技术的进步则让梦想成为现实。


  从地面到天台▶▷

  科技让屋顶菜园变花园

  蔬菜种植从地面到天台的场景转换需攻克系列问题,包括赏食兼用蔬菜品种引进与驯化、茬口布局、景观化种植、科学养护、生态循环、水土混培种植系列设备、现代蔬菜科普等关键环节。

  其中,让蔬菜种植脱离土地,走上房顶,最直观的问题之一在于基质和水分管理的协调。在大田种植的经典场景,蔬菜灌溉后的水被土壤吸收,或在地面排出;而当蔬菜用种植箱种在天台时,多余的水需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排出。

  同时,种植环境既要满足作物根系生长空间需要,又要协调屋面承重;既要保证水分充足,又要维持屋面清洁。这就需要重量轻、营养丰富的基质,按需供给的水肥一体化,还要能让种植箱在不给管道造成额外压力的情况下通畅排水。

  省蔬菜所下属都市农业研发团队(下称“团队”)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顺藤摸瓜”,对问题发起攻关。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企业强强联合,团队对基质组分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配比并筛选组合、对不同蔬菜肥水需求精准定量、对种植箱升级改良,逐一攻克难题,获得了“一揽子”科研成果,使都市蔬菜栽培技术迅速从传统技术中脱颖而出。

  现在的屋顶菜园,新产品组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基质DIY、精准供水,且遇降雨可及时排水,水与基质的科学分离还保障设备不堵塞,实现菜园变花园。

  技术进展迅速,企业也因此受益。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品组合中的种植箱已获得专利授权,产品附加值和销路进一步拓展。“目前,这款种植箱已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境内外等新市场,尤其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澳门,这种种植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合作企业负责人说。

  从美味到美观▶▷

  “用生态园林方式设计菜园”

  走进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的“空中农场”,1000多平方米的天台上种有近100种作物。除葱、卷心菜以外,还有棉花、紫背天葵等农作物,花果叶各种颜色交织成美丽的图画。

  都市农业底层逻辑中的娱乐、景观元素,使之与大田种植、大棚种植注重产量、品质的思路截然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和选择也有区别,“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谢大森说。

  从美味到美观的方向,在蔬菜科研中较少涉及。要在诸多蔬菜中挑出既适合本地气候,种植易于上手,同时兼具美观的品种,团队花了不少功夫。

  “收集的种子都数不清了。”团队成员陈潇博士说。每当发现奇特的新资源新品种,团队都先在省农科院的试验基地开展试种,并尝试不同的立体种植和间混套作微景观模式,确定大致技术方案,再到“空中农场”实景中应用。

  目前,团队梳理出适合庭院种植的景观蔬菜资源200多种,兼具观赏、防风、防病虫、利授粉等功能的作物组合搭配模式20余种。

  “空中农场”建设有园艺造景的考虑,省蔬菜所专家笑称,他们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设计菜园”,不仅要考虑瓜、果、菜、花的搭配,还应四时有景、处处有景,不能让种植区域出现长时间的空白。为此,都市农业研发团队联合所内育种团队一起攻关,对瓜果的皮色、叶菜的叶色、薹色,辣椒、南瓜和胡萝卜的香气进行分子遗传研究,开发出适合都市农业蔬菜性状的连锁分子标记并挖掘相关调控基因,选育出一批赏食兼用型蔬菜品种,如黄色的“金宝”小冬瓜,芋香味浓厚的“黑小宝”南瓜,咖啡色、黑色的小番茄等。

  随着特色蔬菜品种和景观模式的不断挖掘、研发,在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清华附中湾区学校等学校得以应用,使菜园成为员工的课外实践课堂。“我们为不同学龄段的员工安排与其学校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相匹配的作物种管方案,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和作物生长的季节时令进行更换更新。”团队负责人张白鸽说。

  目前,与省蔬菜所开展合作的中小学增至30多家,围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展示的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也越来越多。

  从乡村到城市▶▷

  智能系统让“小白”也丰收

  一个农场不管大小,要在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一场“大考”,需要多方面技术支撑。而大多数“爱好者”并非专业人士,好种、易种则成为其中关键。

  春光正好,东莞绿装公司的天台上,一丛丛小灌木的绿叶下透出点点鲜红——草莓熟了。虽然草莓个头较市售略小,口味微偏酸,但果香更胜。“吃起来有草莓味!”工人们感叹道。

  在各类蔬果中,草莓的种植管理难度属于最高的一类:浇水施肥要定时定量,土壤要脱毒防止微生物干扰,各种虫害需精准防治。要让非专业人士在天台农场种出草莓,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

  团队研发集成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肥水要求差异,进行分区种植,并设置多通道水肥定时定量供给。再利用太阳能阀控和小型气象站监测,无需接电就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操控,即使毫无经验的种植“小白”也可以实现一年四季满园丰收。“什么时候‘开花洒’不用我们管,我们只享受成长和收获的过程。”绿装公司负责人说。

  省蔬菜所相关负责人认为,“空中农场”的魅力在于其将蔬菜生产从乡村搬到了城市,集观赏、认知、采摘、体验、饮食功能为一体,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亮色。据悉,省蔬菜所都市农业团队目前已建立起都市菜园科研和服务体系,成功打造了阳台小菜园、屋顶农场、校园科普基地、城郊农业公园等一批都市农业应用场景。

  有科技支撑,这一模式也正被市场逐渐接受,成为蓬勃发展的新业态。除绿装公司外,广州城投、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等企业、机构也纷纷与省蔬菜所开展合作,珠三角都市的阳台、房顶上,一片片绿植正逐渐蔓延。

  ■延伸

  楼顶种菜

  如何合理合法?

  很多朋友调侃,种菜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在城市的住宅楼,不少市民在阳台、楼顶种菜,不仅使用各类种植箱,有“发烧友”更搭起棚架,由此产生“违建”问题。

  楼顶种菜违法吗?

  根据目前实行的《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和管线等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获悉,如果只是在楼顶放置种植箱等用于种植,不列入违建;但如果再加上盖,比如搭建顶棚、搭建花坛等行为,如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那就属于违建,需要拆除。

  同时,根据《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即使在楼顶使用泡沫箱种植,也面临着占用公共空间、改变设施用途、占用应急疏散场所等风险。平时,蔬菜容易招惹害虫、老鼠,枝叶则可能引起水管堵塞;遇台风天等恶劣环境,则容易发生高空坠物等情况。省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建议,对此感兴趣的市民可在阳台等个人空间进行种植。

  而随着都市蔬菜栽培技术的逐步成熟,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省蔬菜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目前的试点,虫害、鼠害、排水等问题可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解决。

  “‘空中农场’所种植的蔬菜品种都经过专业搭配,以避免高空坠物等风险,普通市民需在专门场地或经专业指导才能开展活动。”该负责人说。接下来,该所计划开发室内氧吧、社区农园、空中绿园等更多适合于市民家庭、企业、学校的农业新模式,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宜居环境。

  ■记者观察

  “工厂种菜”

  变“种菜工厂”未来可期

  从冰冷的南极科考站到遥远太空的“天宫”,“到哪里都要种菜”的“田园梦”是中国人的鲜明标签。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空中农场”诞生的意义,既在于体验蔬菜成长的乐趣、绿色园林的美观、时令鲜蔬的可口,更在于“春种秋收”带来的收获感。

  而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空中农场”的意义或许不止于此。

  有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可被理解为“农业的工业化”,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大发展。围绕着“在城市种菜”这一主题,“都市蔬菜景观栽培模式”发展出的各种技术模式,无不聚焦于脱离土地,实现种植业的集约、高效、可循环、可再生发展。

  这意味着其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如何建设一座“空中农场”,更有可能为在城镇中实现植物性食物初级产品的生产提供解决方案——换言之,“工厂种菜”变为“种菜工厂”未来可期。

  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相关实践方兴未艾。随着“空中农场”“蔬菜工厂”等都市农业设施越来越多,一种生产更高效、附加值更高的全新农业形态正逐步走进现实;而当新技术重新回到乡村,小菜园、小花园等“四小园”建设能否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镇村“绿美”提升,又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全新方向。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403/19/content_10093765.html